看了2022諾貝爾文學獎《悠悠歲月》,我頓悟了人這一生最好的活法

樂享網 2022-10-22

10月6日,82歲的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獲得了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文學院給出的獲獎理由是:

「以勇氣和臨床醫生般的敏銳,揭示了個人記憶的根源、隔閡和集體約束。」

她的代表作《悠悠歲月》,也因此走到大眾眼前。

書中,她以自己首創的「無人稱自傳」寫作方式,描述了在六十多年間的時代變遷下,一個女人從孩童到老年的成長過程。

《悠悠歲月》如同一本老照片集,真實而生動地刻畫了人在不同生命階段的苦惱、失望和改變。

跟著她一起穿越那荊棘與鮮花并存的生命之旅,你就會明白,什麼才是我們這一生,最好的活法。

1

年少時,讀書改寫人生軌跡

在《悠悠歲月》中,安妮·埃爾諾講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1940年,她生于法國諾曼底的一個小城,自幼過著貧寒的生活。

她所居住的地方,到處都是低矮的茅屋,家家戶戶的家具都發黑、散架。

因為生存環境惡劣,那里每年都不斷有孩子ㄙˇ于難以治愈的傳染病。

她的父親曾是一家農場的雇工,后來又去工廠當了工人。

母親同樣出身低微,早早輟學、嫁人,開著一家簡陋的雜貨店。

經濟上的拮據,身體上的勞累,將父母心中的溫情消耗殆盡。

在安妮的記憶里,父親有酗酒的惡習,言談舉止也很粗魯。

母親則把對未來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她身上,總是嚴厲地督促她好好讀書。

可中學時期,她離家去寄宿學校就讀,被眼花繚亂的誘惑奪去了專注力,將母親的教導拋之腦后。

她時常羨慕那些家境富有的同學,渴望像她們一樣穿著時髦,得到男孩的關注和愛慕。

于是,她學著其他人的樣子,摘下厚厚的眼鏡,換上最流行的衣服,裝扮得像個舞女。

她還拋開功課,不顧名譽,到舞會和酒吧里尋歡作樂,大膽地與心儀的男孩一起廝混。

如此放縱自我、不務正業,很快就讓她嘗到了苦果。

她發現自己意外懷孕了。

在那個不允許墮胎的年代,這意味著她將要像母親一樣輟學、生子,在底層蹉跎一生。

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安妮終于徹底醒悟。

她明白了好好讀書的重要性,后悔把時間浪費在玩樂上。

如果她繼續墮落下去,只會重復父輩的貧窮;只有先努力保住學業,才能爭取自由自主的人生。

為此,她鼓起勇氣偷偷墮了胎,并重新換回樸素的裝束,再次心無旁騖地埋頭于書海中。

最終,她通過刻苦學習,順利考上大學,畢業后當上了教師。

滿腹的學識和體面的工作,讓她得以在大城市立足,徹底擺脫了貧民窟的噩夢。

年少時,讀書這個看似簡單的選擇,卻能影響我們整個人生的走向。

在該讀書的年紀耐不住寂寞,隨心所欲地揮霍時光,遲早會在現實的泥潭里打滾,于無盡的苦海中掙扎。

聽過這樣一句話:

每一本書都像一扇任意門,你想去哪里,都由你自己決定。

對于普通的你我來說,這個世界是冷漠而殘酷的。

沒有拿得出手的學歷,往往不易升職加薪,只能賺到微薄的薪水;

沒有豐富扎實的學識,通常難以獨擔大任,只能多年在基層徘徊;

沒有足夠豐富的內涵,大抵少有遠見卓識,只能在隨波逐流中虛度年華。

而一旦有了知識和技能的托舉,我們的步伐就能更輕快,腳下的路也就變得更寬闊。

年輕的時候,早一點明白讀書的重要,多吃點學習的苦,長大后才能擁有更高的起點,少走點人生的彎路。

2

中年時,婚姻決定生活質量

書中,安妮也著重描述了自己的婚姻故事。

自從中學時期誤入歧途后,她對戀愛和婚姻的態度就變得愈發謹慎。

大學畢業前,她還發誓要以事業為重,在25歲之前出版一部小說。

然而,當時的年輕人們,普遍會積極組建家庭,早早結婚生子。

如果一個人單身太久,就會飽受爭議,甚至遭到其他人的排擠。

為了融入集體,跟同齡人有話可聊,安妮無奈選擇暫時放下事業,盡快進入婚姻。

短短幾年時間內,她就稀里糊涂地與一個不適合自己的男人結了婚,并接連生下兩個兒子。

她的丈夫出身于知識分子家庭,在政府部門工作,婚后為她提供了優渥的物質條件。

但她很快就發現,自己與丈夫之間除了聊父母、孩子,幾乎沒有什麼共同話題,日子過得非常無趣。

更過分的是,丈夫以工作忙碌為由,心安理得地將洗衣、做飯、接送孩子等繁瑣的家務,全都交給她一個人來做。

從早到晚,她幾乎沒有消停的時間,根本無暇讀書、思考,更談不上騰出精力寫作。

當她不堪重負,需要伴侶分擔家事時,丈夫總是視而不見。

當她情緒崩潰,需要伴侶安慰自己時,丈夫也總是置若罔聞,只留給她一個冷漠的背影。

久而久之,她在丈夫的冷落與瑣事的消磨中,變得面容滄桑,神情疲憊,整個人都失去了光彩。

最后,安妮忍無可忍,決定不再繼續湊合度日,將余生白白浪費在錯的人身上。

她果斷地結束了這場貌合神離的婚姻關系,開始獨自帶著兩個兒子一起生活。

婚姻中,最大的錯覺,就是和誰結婚都一樣。

其實,婚姻的質量,決定了生活的質量。

你選擇的那個人,往往直接決定了你后半生的悲喜。

選對了人,你會在愛意的滋養中愈發幸福明媚;選錯了人,你只能在無盡的消耗中,陷入痛苦和無助。

正如張愛玲在《傾城之戀》中所說:

婚姻我替你們試過了,人生的另一半如果選錯了,往后余生每一步都是錯。

草率地談婚論嫁,盲目地選擇伴侶,最終需要用自己的一生來買單。

一個不愿與你共擔風雨,無法與你深度交流的伴侶,帶給你的注定只有委屈和痛苦。

只有找一個對的人,相互理解,彼此珍惜,才能經營出美滿的生活。

3

晚年時,悅己拓寬生命邊界

安妮在《悠悠歲月》里,提到當時的時代背景。

20世紀80年代,各種新潮的思想和文化涌入法國。

消費主義、女性主義等熱潮,不斷沖擊著人們的內心。

已恢復單身的她也深受觸動,決定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

她搬出了和前夫住過的公寓,賣掉了舊家具,徹底與過往告別。

她鼓勵孩子們自立,不再事無巨細地操持家務,甚至干脆和孩子們一起,捧著餐具坐在電視前吃飯。

她還摒棄了年齡與身份焦慮,不再關注旁人的眼光和議論,一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隨著孩子們長大、離開家,她在獨居的寧靜中愈發自在愜意,渾身都充滿了活力。

平時,除了完成上課、批改作業等工作外,她的時間都用于安排自己的興趣和欲望。

她像無憂無慮的少女一樣,整天忙著讀書、看電影、和朋友打電話,不斷豐富著自己的內心。

失婚前,她是家庭的中心,從決定洗床單到預定度假旅館,都要由她一手操辦。

但現在,雞毛蒜皮的繁瑣都離她遠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精神生活。

這種隨心所欲的生活方式,讓她發現了過去曾被家庭生活掩蓋的奇思妙想。

她重新燃起了對寫作的熱情,決定依據自己不同階段的經歷,創作出自傳體小說。

無數想法涌入她的腦海中,她一遍遍回憶著過往的悲歡離合,細細勾勒著小說的脈絡。

隨后,她正式開始動筆,先后寫出十幾部優秀作品,實現了自己的作家夢。

人一旦活成了最想要的模樣,便無懼光陰的流逝和年輪的侵蝕。

耄耋之年的她,臉上早已雕刻上歲月的痕跡,卻依舊神采飛揚,筆耕不輟。

正是擺脫世俗的桎梏,全心全意地取悅自己,讓她獲得了無窮的能量,擁有了精彩的晚年。

人生看似光陰漫長,但能為自己而活的時間,卻又如此短暫。

我們大多人,前半生的歲月,不是為工作所累,就是為家庭而忙。

等到了一定年紀,站在人生邊上回望,才發現我們早在奔波之中,遺忘了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在忙碌和繁瑣之中,也不要忘了停下來,聽聽內心的聲音,等一等那個落在后面的靈魂。

珍妮特·溫特森在《我要快樂,不必正常》中寫道:

照自己的意愿一息尚存,也好過聽從別人的安排,虛張聲勢地過著淺薄生活。

從現在開始,不要再為難自己,也不必再操心太多,學會把自己當作人生的主角。

一個懂得時刻充實自我,坦然做好自己的人,定會與數不盡的美好與驚喜相逢。

4

與其他諾獎得主相比,安妮·埃爾諾筆下的故事似乎平平無奇。

她在《悠悠歲月》中,如實記錄著時代的變遷、自我的改變,沒有跌宕起伏的風流往事,也沒有驚世駭俗的超前觀念。

然而,無論是她的求學經歷、婚姻生活還是晚年安排,都引發了無數普通讀者的共鳴。

因為,平平淡淡,本就是大多人生活的常態。

我們能走好人生的每個階段,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便是這一生最好的活法。

哲學家尼采說:

誰也不能為你建造一座你必須踏著它渡過生命之河的橋,除你自己之外沒有人能這麼做。

生命如一條長河,在不同的河段,我們總會遇到不同的難關。

年少渡己,中年渡情,晚年渡心。

等你穿過萬千溝壑,越過百般坎坷,你終會與理想的自己,邂逅重逢。

您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