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威爾《動物莊園》:人都是要死的,不必活得那麼「規矩」

樂享網 2023-07-29

動物們將曼納莊園改為「動物莊園」,它們就是里面的主人,它們定下律法,所有動物一律平等。

這個世界是不平等的,所以人被逼急了,會尋找平等。

這個世界不自由,但是人被束縛久了,感覺到束縛的痛苦,就會尋找自由。

而追尋平等和自由,很多時候,是需要用反抗來獲得的,不僅需要反抗外在,同時更需要反抗自己內在的無知和恐懼。

02

動物們占領了莊園,瓊斯被趕了出去,它們成了莊園的主人,試著去打理莊園的一切。

它們全部一起出去,收割牧草,干勁十足。

這一年,動物莊園大豐收,糧食沒有半點遺落,因為雞和鴨子憑借敏銳的眼睛,連非常細小的草葉也沒放過。

在勞作的時候,豬因為比較聰明,就擔任著指揮者的角色,啥也不干,就指手畫腳的指揮其他動物。

那個夏季,一切井井有條,動物充實而幸福。

為了讓生活變得更好,動物們開始了各種活動,豬開設了讀書班,成立了動物委員會,為牛設立了「潔尾社」,為雞設立「產蛋委員會」,為羊發起「讓毛更白」運動。

總之,一切都在變好,動物們都在努力幸福。

可是,生活里也有一些東西在慢慢涌動,聰明的豬,開始占領更多的資源,它們的生活越來越奢侈。

動物們誰也沒注意到這一點,它們甚至懶得去思考自由和平等的問題,因為它們覺得,豬為它們思考好就行。

後來,被趕出去的瓊斯想重新奪回自己的莊園,動物們拼死抵抗,最終保住了莊園。

人在忙碌的時候,就很少想到自己,因為沒有精力。

同樣,動物們在忙著的時候,也很少想到自己,因此,豬在認真建設家園,認真付出,牛在認真干活,所有動物各司其職。

然而,平靜的生活沒有持續太久,拿破侖和斯諾鮑是最聰明的兩頭豬,也是最有名望的兩頭豬。

這兩頭豬開始爭奪權力,誰也不服誰,因為修建風車一事,兩頭豬意見徹底不合,斯諾鮑主張修建風車,它說那是一個大工程,但是能為動物帶來很多好處。

可拿破侖認為,生產糧食才是最重要的。

動物們不思考,因此誰說話,它們就聽從誰的,就跟著誰干。

沒有自己的思想,就只能隨波逐流,在這種前提下,所謂自由和平等,不過是別人施舍給你的。

03

動物莊園,有些動物漸漸變了。

開始變得自私,開始覺得自己別其他動物更優秀,它們以領導者自居,忘了平等的內涵。

拿破侖在權力的腐蝕中,變得自私自利,它私底下拉幫結派,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它收買了很多走狗,讓九條強壯的狗,成了它的護衛。

斯諾鮑提議建立風車后,就忙于設計風車圖紙。

可就在斯諾鮑完成風車圖紙設計的那一天,拿破侖帶著狗,將斯諾鮑趕出了動物莊園,但建造風車的事并沒有就此停止,拿破侖成了動物莊園唯一的領導人,所有動物都聽它調遣。

拿破侖指揮動物們沒日沒夜的干活,風車工程也一步步向前推進,它還不斷給其他動物洗腦說:

忠誠和服從才最重要。

一句話,它希望其他動物都聽它的,它希望自己的權力沒有任何反對,它希望自己就是特權。

那一年動物們就像奴隸一樣干活,但它們樂在其中,因為它們一直以為,它們是在為自己干活,可事實上,它們已經又一次被壓迫了,這次壓迫它們的,還是它們的同類。

動物們要干的活兒越來越多,食物卻越來越少,甚至已經變得跟瓊斯統治的時期差不多一樣了,拿破侖還在變本加厲。

拿破侖開始和外界做生意,將雞生的蛋拿出去賣,將動物莊園的東西拿出去賣錢,更可怕的是,有些動物死了,連尸體都被賣給外面的屠宰場。

風車工程遭到了破壞,但拿破侖不愿就此罷休,它鼓勵所有動物打起信心,再次建設。

因此,動物們只能沒日沒夜地干活,最初還有周末可以休息,可是到后面,連周末也沒了。

它們反抗人類,本就是為了自由。

可如今,那些聰明的豬,剝奪了動物們爭取來的自由。

04

動物莊園內,動物之間越來越不平等。

拿破侖住進了原來瓊斯居住的房子,睡在舒服的床上,它篡改最初定下的戒律,它沉迷于自己至高無上的身份,在動物之間,所有豬都受到優待,不用干活。

拿破侖的后代,也不用干活,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

而其他動物,卻必須努力干活,供養著這些豬,為了讓其他動物乖乖聽話,拿破侖收買了很多狗,讓它們幫著維護紀律,因此,狗也成了特權,因為狗會咬人。

誰要是不聽話,不規矩,就會遭到嚴厲的懲罰。

這就是哲學家福柯說的「規訓與懲罰」, 它們先是對動物規訓,告訴它們很多規矩都必須接受,一旦它們不規矩,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

平等在哪里?

平等在反抗之后的短暫歲月里,當動物們忘了反抗,只是順從的時候,就沒有平等了。

自由在哪里?

自由在不斷的爭取里,在對自由的渴求和維護里,對束縛感到正常的時候,自由也就沒了。

最初的戒律規定,所有動物不得傷害其他動物,但拿破侖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它殘忍地殺了了反抗它的動物。

風車一次次遭到破壞,拿破侖一次次命令所有動物重建,這是一項極大的工程,動物們的勞動量已經遠超瓊斯統治時期。

一匹每天嘴里都念叨著「我要努力干活」的老馬,在勞累和疾病的攻擊下,喪失了生命,拿破侖表面說著贊賞的話,背地里卻把老馬的尸體賣給屠宰場。

盡管如此,所有動物都沒有反抗,因為它們覺得,盡管比較累,但至少比從前活得更加體面。

加繆說:

反抗者就是一直反抗的人。

這個世界充滿束縛和不平等,所以自由和平等,一直都需要努力爭取,那不是別人能帶來的。

05

時間一天天過去,一年又一年過去,當初參與起義的動物,大多死了,只有少數還活著。

起義后,給動物規定了退休的年齡,但實際上,沒有一個動物真正退休過,它們一直干活到死。

無數動物,拼命想要活得更好,拼命想要致富,可是除了豬和狗,所有動物都沒有富起來。

更奇怪的是,四條腿的豬,學會了用兩條腿走路,它們要用兩條腿拿鞭子,維護自己的利益。

起義最初,動物們定下戒律說:「所有動物一律平等」。

可如今,這條戒律被拿破侖篡改成:「所有動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加平等。」

動物莊園和外界的接觸越來越密切,合作越來越多,豬和人坐在一起打撲克。

奧威爾說:

外面的眾生從豬看到人,又從人看到豬,再從豬看到人,但他們已經分不清誰是豬,誰是人了。

奧威爾寫的是豬,可是讀者讀著讀著,讀到的卻是人。

文學評論家夏志清評論說:

西方文學自《伊索寓言》以來,歷代都有以動物為主的童話和寓言,但對二十世紀后期的讀者來說,此類作品中沒有一種比《動物莊園》更中肯地道出了當今人類的處境了。

什麼處境?

人這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和平等,可是這東西,從未長久地存在過,工作的時候,你以為換一份工作,就會不一樣,可是換了工作,依舊是一樣的

恰恰在你以為已經獲得平等的時候,不平等就來了,恰恰在你覺得自己得到了自由的時候,束縛就已經路上了。

然而,對于當今的世界,人只要想要平等和自由,他就可以得到。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有人問波伏娃,應該如何倡導女性運動,波伏娃說:

「今天的女性可以做到任何事,如果做不到,那就是她自己的錯。」

對于自由和平等,也是如此,再人人皆可自由的社會里,如果他做不到,那就是他自己的問題。

因為大環境已經允許他去追求自由了,也允許他去追求平等。

06

在漫長的歷史之中,人們不是在追求自由平等,就是在追求自由平等的路上。

然而,從奴隸社會到了封建社會,自由和平等也未曾真正出現過,天下雖然有短暫的和平,卻始終沒有長久的安寧,王朝更替,苦的,依舊是普通人。

在奴隸社會,奴隸沒有平等可言,更沒有自由可言,因為鞭子和大棒始終懸在他們的頭上,就連他們的命,也握在別人的手里,聽話,好好做事,可保住命,因為他們的主人需要的,不是一個追求平等的奴隸,而是一個規規矩矩干活的奴隸。

所以,那些不聽話的,都死了。

到了封建社會,依舊是這樣,皇帝需要的一群忠心的狗,還有一群聽話的人,不聽話的人,還是死了,要麼就躲起來,隱世不出,成了他人眼中的隱士,要麼起來反抗,成了大逆不道之輩。

那一次次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努力,就像《動物莊園》里那群起義的動物一樣,在短暫的平等自由之后,再次陷入了不平等和各種規矩的束縛之中。

他們打破了舊的規矩,總有新的規矩建立。

毀滅了舊的王朝,總有新的王朝建立。

而自由和平等,一直都未曾出現。

一百多年前,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傳入,那堅不可破的鐵籠子總算照進來了一些新的東西。

隨后,一場大變革,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將所有侵略者趕了出去,又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到如今,追求平等和自由依舊會有困難,但已經不會受到鞭子鞭打,不會因此失去性命。

然而,很多人依舊不自由,因為他們自己將自己束縛住了,外在的規矩為他們建立了一個牢房,他們不敢輕易走出。

套用波伏娃那句話說,今天的人們不自由,那就是他們自己的問題。

07

最后,再說一說獲得平等和自由的基本條件。

第一,面對不平等和不自由,要反抗。

自由和平等不會憑空來到,它沒法由別人施舍給你,唯有你自己去爭取,才會有平等和自由的可能。

當然,反抗是要付出代價的。

第二,沒有永遠的平等和自由,只有永遠的追求和反抗。

人心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很容易就為自己建立起新的籠子,《動物莊園》里,動物們將人趕出莊園,獲得了自由和平等。

他們以為,只有人類是壞的,動物都是好的,所以他們聽從豬的指揮,這也沒問題,但後來,豬得寸進尺,開始壓迫他們。

這時候,平等和自由就已經不存在了。

他們應該重新起來反抗,但它們并沒有,所以很可笑,也很正常。

第三,沒有智慧,就容易被人當成槍,容易被人當成工具。

所以,努力讀書吧,唯有知道真正的平等是什麼,你才能追求平等,唯有知道真正的自由是什麼,你才能追求自由。

既然是人人平等,那就應該拒絕有些動物更加平等。

最后,自由和平等的前提,當是愛,愛人,或者愛己。

不傷害他人,也不傷害自己。

你不想別人壓迫于你,你便不能壓迫于別人,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當然,應該再加一點,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您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