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的劊子手鄧海山:一生砍下300多顆腦袋,晚年終遭報應

樂享網 2024-01-12

1929年5月6日,國民政府正式下令 廢除斬刑,至此,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存在了數千年的「劊子手」,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

而身處清朝末期的 劊子手鄧海山,也因此成為了 清朝最后一位劊子手,同時也是 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劊子手

回顧鄧海山的一生,經他手斬殺的罪犯,就有 300多位

因劊子手這一特殊的職業,鄧海山曾賺了不少錢財,但最終他也因劊子手的身份,晚年終遭報應,晚景凄涼。

劊子手

所謂:「劊者:斷也,從刀,會聲」。手起刀落間,人頭落地,動作干凈利落,這便是劊子手。劊子手作為我國古代的一種職業,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 春秋戰國時期

《醒世恒言.徐老仆義憤成家》中曾記載「那李林甫......乃是殺人不見血的劊子手」。

從這里不難看出,劊子手這個職業其實很不招人待見,在大部分人心里,劊子手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冷血殺手」,他們雙手沾滿鮮血,是吃死人飯的,很晦氣。

可在古代還是有人愿意投身于這樣「罪惡」的行業,但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一些走投無路之人,難以維持生計,為了混口飯吃,才不得不選擇去當一名劊子手。

鄧海山選擇成為劊子手的原因也是如此。他出生于湖南長沙的貧窮家庭,父母都是窮苦農民,一家人都還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

又因沒錢治病,所以鄧海山的父母,在他還未成年時,便都早早離世了。

鄧海山從此便成了孤兒,小小年紀就得要學會自己討生活,他曾為地主家打工,在作坊干苦力,摸爬滾打,又身處亂世。

鄧海山早期的生活過得尤為艱難,在最困難時,他只能上街乞討,為了旁人的一點施舍,活得毫無尊嚴。

鄧海山遇貴人

直到 長沙知名劊子手佟紹箕的出現,才使得鄧海山的人生終于迎來了轉機,而佟紹箕也成了鄧海山一生中的貴人。

佟紹箕作為劊子手,因他那嫻熟的斬首技巧而聞名,他在行刑時,動作干凈利落,不會讓死刑犯感覺痛苦,這也算是給死刑犯最后的一絲心理慰藉了吧。

出于這一點,很多死刑犯的家屬會私下里專門給佟紹箕送一些錢財,和禮品,就是想要拜托他能在行刑時干脆一點,讓自己的親人走的輕松一些,不至于那麼痛苦。

除了這些 「額外收入」以外,劊子手本身也有酬勞,一般劊子手砍一顆腦袋,官府便會支付他們 二兩銀子

一月下來,固定收入也有十幾兩銀子。這對于清朝末期那個動蕩的時期而言,已經算是非常高薪的職業了。這些收入,足夠讓劊子手佟紹箕在生活上過得很自在,不愁吃喝。

當時,佟紹箕正在街邊大口吃著肉,這讓另一邊正在街頭乞討的鄧海山見了,好生羨慕,他很好奇這個能大口吃肉的有錢人,究竟是什麼來頭,從事的什麼職業。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您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