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頂一萬句》: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說得著的人卻千里難尋

樂享網 2022-10-06

西方媒體評價劉震云的作品:

用最幽默的方式來說最深刻的哲理,用最質樸的語言來說最復雜的事物。

他的代表作《一句頂一萬句》中,就將有趣又生動的語言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本書曾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譯有20多種語言,被稱為是「中國版《百年孤獨》」。

書中以主人公楊百順和牛愛國的命運變遷為中心,講述了一群底層老百姓遍尋知己的故事。

他們渴望能遇見一個說得著的人,想擺脫有話無處可說,想說又無人聽的困境,卻始終難以如愿。

行走世間,我們往往不奢望五湖四海皆朋友,只需要一個真正懂自己的人。

然而,在永不停歇的生命列車上,與你相識相交的人越來越多,心意相通的人卻少之又少。

當生命中的不幸與悲痛襲來,你的難,無人知曉,你的苦,無人在意。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無聲地呼喊,孤獨地過冬。

1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說得著的人卻千里難尋。

河南省延津縣楊家莊有個賣豆腐的老楊,一共生了三個兒子。

老二楊百順從小就與父親不對脾氣,跟兄弟們也無話可說。

為了找到交心的知己,他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卻發現他們也一樣在追尋至交。

楊百順十歲那年,被父親送到一間私塾當陪讀,在那里他認識了教書先生老汪。

老汪滿腹學問,卻笨嘴拙舌,跟學生們怎麼也講不明白,導致學生頻繁退學。

不識字的老婆、愛搗亂的孩子也與他話不投機,他只能將所有心事都壓在心底。

當積郁過多時,他便靠「徒步暴走」排解壓力,沿著道路或野地大步向前,背影無比落寞。

三年后,楊百順跟父親吵了架離家出走,又碰上了剃頭匠老裴。

老裴原本常年離家在外販毛驢,因為過于寂寞而出了軌,對方鬧到了他家里,氣得妻子差點要去尋ㄙˇ。

他從那以后就對妻子言聽計從,任由妻子打罵,還改行當了剃頭匠。

妻子卻愈發冷淡,外人也嘲笑他「活該」,他唯有獨自咀嚼痛苦,不愿再多說一句話。

楊百順被老裴介紹去學ㄕㄚ豬后,時常偶遇意大利傳教士老詹。

老詹不遠萬里而來,一心想要播撒福音,卻在村子里處處碰壁。

四十多年間,他始終跟村民聊得牛頭不對馬嘴,只發展了8位教徒。

連新上任的縣長都不把他當回事兒,強行征用他的教堂,將他趕進了破廟。

楊百順年滿十八歲之后,改行去染坊挑水,遇到了染坊老板老蔣。

老蔣的姨太太跟伙計偷情,管家和手下也心懷鬼胎,家里家外都是一團糟。

種種難以啟齒的煩惱,讓他變得沉默寡言,不愛與人親近,反而喜歡養猴子。

在與這些人的接觸中,楊百順發現: 無論一個人出身怎麼樣,是窮還是富,誰都免不了知己難尋的困擾。

他自己亦是如此,從讀私塾、學ㄕㄚ豬,再到去染坊干活,就想找一個「說得著」的伴兒。

ㄕㄚ豬的師父老曾本與他無話不談,但自從有了師娘,他就被師父當成了外人。

染坊的伙計小宋也本想與他做伴,可他與小宋的其他朋友合不來,彼此漸行漸遠。

形單影只的他,像老蔣一樣親近起了猴子,偷偷與猴子結為一伙。

結果,他不小心放跑了猴子,怕被老蔣怪罪,只好連夜逃離染坊,孤零零地繼續漂泊。

《增廣賢文》中有云: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我們終其一生,不是為了滿足所有人,而是為了找到與自己同頻共振的那個人。

然而,大千世界,人人都在負重前行、埋頭趕路,沒有誰能觸及你的靈魂深處。

知己難尋,知音難求,倒不如把悲喜藏在心里,靜待時間讓傷口結痂。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您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