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最好的活法,不是聚會、跳舞、打麻將,而是「這3種方式」

樂享網 2024-04-10

人老了,應該如何過日子呢?

很多老人會尋找同學、老同事、朋友等,常常小聚,一起吃飯,唱歌,時間消耗很快。

也有一些老人,每天去跳廣場舞,交誼舞,在嘈雜的 聲音中,讓自己也熱鬧一點,遠離孤獨。

打麻將就更頻繁了,上午下午都可以,夜里還加一場。

當我們每到都忙著聚會、跳舞、麻將的時候,發現自己總是被亂七八糟的事情牽扯,尤其是自己想去又不想去的時候,怪難為情的。

忽然有一天,你拒絕和大家一起做什麼,立馬就被嫌棄,自己也很失落。

作家雨果說:「海綿已經吸夠了水,即使大海從它上面流過,也不能再給它添一滴水了。」

原來,人到晚年,最好的活法,是要做好減法,給生命空閑,讓幸福涌進來,有地方存放。

01

不合群,少看臉色。

太多的人,都羨慕陶淵明的晚年,可是羨慕之后,卻沒有學到他的生活真諦。

捫心自問,你敢掛印辭官嗎?你敢在經濟條件不夠好的情況下,回老家種地嗎?你敢在茅草屋里,夫妻一起過小日子嗎?

陶淵明之所以能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因為他徹底擺脫了不愉快的群體。

他做官的時候,有上司來檢查工作,要他穿戴整齊,到路口去迎接。

各種看臉色的事情,讓他煩惱不已。阿諛奉承的事情,陶淵明打心眼里是厭惡的,因而堅定了他辭官的信念。

了這一生,就那麼幾十年,看人家的臉色多了,自己的臉色就不太好看了。

我們不能掛印辭官,但是退休了,離開職場了,怎麼還沉迷在推杯換盞、群體瞎混的世界里呢?

與其在糟糕的環境里浪費時間,不如在自己的世界里,淡泊度日。

更可怕的是,你本來有自己的思維,但是在群里,聽大家說了十幾分鐘,馬上就否定了自己的思維。茫茫然,不知所以然。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現象,叫 「心流體驗」——我們沉浸在某種狀態時,腦海里的幸福因子,很容易被激活,還可以忘記時間的存在。

是的,幸福是需要自己去體驗的,而不是一直被人指指點點。

不盲從別人的「喜歡」,不總是跟隨別人的「行動」,習慣獨處,也就能享受時間。

02

不爭辯,少說幾句。

老人愛嘮叨,這是常見的現象。因為老人認為自己經驗多,而很少意識到,人與人的認知是有差距的,并且說不清,到底誰是對的。

真正高層次的人,是不會爭辯的,就是別人說錯了,也不會去糾正。

唐朝開元時期,有一位官員叫「徐安貞」。他晚年退隱到山里,專注讀書寫詩文。

因為一次大病,導致聲音嘶啞,索性就不開口了。

有一天,附近的寺院舉行書法比賽,然后讓書法厲害的人寫楹聯,掛在梁柱上。

徐安貞路過寺院,不小心跨過了地上的梁柱。按照寺院規矩,他是犯了大忌,要被杖責的。

就在和尚們怒目圓瞪的時候,他用手在地上寫:「我不能說話了,但是我也學過書法。」

很快,他幫忙寫下楹聯,大家都心服口服。

人生到底要如何過,徐安貞在詩里寫道

:「圖書空咫尺,千里意悠悠。」

當我們晚年的時候,與人爭辯不休,其實是自己的認知已經落伍了,卻嘴上不服氣。

若是我們愛指點江山,也有些不自量力,倚老賣老了。

以后遇到爭辯的事情,那就主動閉嘴,看看自己有沒有本事,去把事情處理好,而不是嘴巴上贏了別人。

知識是一輩子都學不完的。你堅持學,比堅持講,要好一萬倍。

有真才實學的老人,不要開口,也會被人尊重。

最可怕的是,老人喜歡爭執,很容易引發爭斗,一旦有肢體沖突,吃虧的總是自己。不爭,笑著低頭,矛盾就不見了。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您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