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過往和處境,限制了你的格局。

樂享網 2018-05-14

看一個人的發展,要看他的眼界,所謂的眼界,就是格局。當你很窮的時候,什麼東西對於你來說都很貴,這就導致你變得畏手畏腳,買什麼都要心算一下價格,但是貧窮遠不會阻礙你的成功,窮不是你的原因,但是你不願走出這個境況,就是你的責任。任何成功的人都有一個白手起家的故事,任何名人,都有一份堅持的性格。

2010年的時候我和上一屆學長學姐們一起組隊代表北大參加了當時很火的花旗杯金融資訊系統大賽,初賽9月份,決賽11月底。

決賽的時候學長學姐都已經去了BAT和各大銀行實習,不再有時間時間精力關注決賽的工作。

作為當時團隊裡最不重要的小尾巴(負責UI和其他設計工作),也不知為什麼,我為了這個專案撓心撓肝的急,總琢磨著,大老遠從北京跑到上海比賽,要是成績不好多給北大丟人。

應該就是覺得自己的格局無關乎當時的處境,做核心工作的學長學姐都撂挑子了,那麼我就只能加倍的把面子工程做好——於是我在實驗室裡通宵了一個多星期,翻來覆去的寫決賽演示用的PPT,為了追求動態的展示效果還自學並使用了AE和Flash。

決賽中,雖然我做的PPT驚豔全場,讓評委老師讚不絕口,但是學長學姐們的工作量缺失還是沒逃過評審組的眼睛。不過雖然決賽成績不盡如人意,但拼到不要命的我卻被人盯上了——我的第一個老闆,當時的比賽帶隊導師老吳(某種程度上來說,老吳算是我人生裡的第一個顧總)。

老吳為我做了兩件事情:
1)給我介紹了兩份兼職,讓我賺了近1w,然後用這筆錢跑去HK給我提回了我人生的第一台「MacBook Pro」(國行1w5,港行1w3,我自己也添了點錢);
2)他準備組織一個創業團隊,邀請我作為唯一的設計師加入。

回頭來看,這兩件事情對1.5k的日薪都至關重要。 MacBook Pro給予了我設計師的深度。

所謂深度,設計功力——我的所有設計作品都開始往極致的完美和高級感上靠攏,我會不由自主地在海外網站上搜羅無數優秀的設計作品,它們成了我最好的老師。

而這初創團隊的Offer,則給予了我設計師的廣度和高度。

所謂廣度,各種不同類型的設計工作(全棧設計師)——既然是唯一的設計師,從App到Web站,從紙質宣傳冊到專案演示PPT,一家互聯網公司所有和設計相關的工作我都知道怎麼做;

所謂高度,看問題的視角和眼光——跟著老吳去見客戶(被客戶DISS無數次)、聊業務、做Presentation,給投資人/合作夥伴寫PPT,這些遠非設計師分內之事的,卻教會了我怎麼理解業務和商業模式,如何將好的使用者體驗融入業務的每一個環節(全鏈路設計師),並以設計切實提高業務價值。
但是老吳的這個Offer,是沒有薪水的,給多給少說不準。

我的同學們都去BAT實習了,實習工資月薪4k+,一個Button放左邊還是右邊的問題可以研究兩天;我兩天要出10個App介面,第一個月實習工資800(後來實習工資最高漲到過3k,但是有時候也會沒有)。

那幾年我們每天都熬到晚上10點以後下班,週六還要開半天的會,資金鏈情況不好的時候發不出工資,我在超市里買食物的的時候必須心算價格——我簡直不敢相信,那年我24歲讀了北大,竟然還在為了基本的溫飽問題犯愁。

最初跟著老吳組團的很多同學都走了,除了老吳自己帶的學生(因為老吳決定他們能不能畢業),不是老吳的學生還能跟著他的,基本也就我和我男朋友了。

我當時想,老吳給我買過MacBook Pro啊,人得知恩圖報不是?

何況老吳知道我們日子過得苦,吃不飽,每週帶我們去吃一趟公司旁邊的廉價自助烤肉餐廳「補充蛋白質」(當時午市RMB45每位),我們能從中午11:30開飯不帶停的吃到下午2點午市結束——我覺得老吳雖然「窮」,但是他懂我(無肉不歡的吃貨),我願意跟著他混。

我從研二(2011年)開始跟著老吳,2013夏天研究生畢業,其他同學都隨著畢業而各奔東西了,我們留下來堅持把項目做成了,2014年北京TOP級商業企業上線我們的App,百盛全國50多家門店上線我們的微信產品。

後來我們發現老吳其實並不窮,他有自己性格上的弱點,導致在創業團隊的管理和股權分配上傷害了幾乎所有人。

所以2014年夏天我們決定回到上海,獵頭聯繫我,推薦了那家給我開1.5k日薪/2.5w稅後月薪的公司。


這家公司因為創始人身份顯赫,所以有非常豐厚的啟動資金——設計是面子工程的大問題,初創公司的設計工作量不大,人貴在精而不在於多。

如果能找到一個兼具深度、廣度、高度的設計師,那是極好的機緣,多給點錢當然不是問題——他們想要的,恰巧是我從老吳那裡得到的。所以,我1.5k的日薪,也是從800塊的月薪開始的。
現在,我和我老公有時候罵老吳是渣渣,有時候又會惦記起他的好,也許更多的時候,我們會慶倖我們遇到過老吳。

至於我們和老吳的恩恩怨怨,借用顧總勸陳可的一句話:「誰都想過得舒服一點,得到更多一點,然後自己少辛苦一點,我們都是這樣的人,請你允許他也是。」
就像我之前說的,不要被處境限制了格局——這裡的處境除了眼前窮困,還有被他人傷害的過往。

後來我對遇到的每個老闆,都像對待最初的老吳那樣掏心掏肺,也許後來發現他們也像後來的老吳那樣變了樣子——但是沒關係,正是因為那份誠摯的掏心掏肺,我總會在下一個路口遇到更好的人。
我遇到過很多人,開口閉口就是抱怨自己曾經遇到的某個老闆多麼的不靠譜,自己從此就「長大了」,再也不「犯傻了」。

他們渾身沾滿了人浮於事的油滑和世故,每每遇到,我總是敬而遠之。

他們不明白,讓他們的路越走越窄的,不是人生路上曾經的某個老闆,而是他們自己被曾經的過往限制了的、狹小的格局。